党建工作 | 校庆征文(十八)一起走过

时间:2020-10-29浏览:962

在上海开放大学工作20载,伴随着从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的发展历程,走过了而立与不惑之年。在这段旅程中,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片段,成为记忆的星海中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片段一:“学海茫茫,明师引航”

2001年调入上海电视大学时,我在学校下属出版社工作,以教材教辅的编辑为主。从教师转岗当编辑的我自然格外投入。2005年,针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难的问题,学校决定邀请国内各学科的领军专家拍摄毕业论文指导的视频课,提出的目标是,要让电大的学生听到最好的老师上课。我被委任作出版社的项目负责人。

要请来名家并不容易。记得当时我给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发邮件邀请,陆老师一开始就是婉拒的:“来函奉读……尤无暇成文,乞鉴宥。”我发现我的汉语水平实在无法与大师对话,只好改用英语写邮件沟通。意外地,陆老师回邮件说我可以给他用英语写邮件,他会回复和指导我,后来还说我可以去复旦听他的课,才给了我再次邀请的机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几位校领导亲自沟通,教务处、教学系、电视台、出版社团队共同合作,“让成人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的想法打动了各位学科的名家,终于完成了十所名校十一位学科领军人物的论文指导课。上海邀请的是复旦的章培恒教授、陆谷孙教授,交大的陈玉珠院士,同济的郑时龄院士。93岁高龄的钱伟长院士题写了《学海引航》的书名。虽然专业积累非一日之功,但大师们在讲课中融入的治学理念与治学方法,却能为学生们的论文写作提供更高的站位。2006年,中央电大对上海电大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同年,《学海引航》获得全国优秀教育电视节目一等奖,

15年后回首,好几位大师已经逝去。在视频课中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回想当年他们认真工作的情景,倍觉感动与珍惜!“学海茫茫,明师引航”,60年前,上海电视大学的建校第一课是请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上的。现在,我们也有了以鲍鹏山教授等人为代表的著名文化学者。开大人用自己的方式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帮助学习者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的理想。

2001年调入上海电视大学时,我在学校下属出版社工作,以教材教辅的编辑为主。从教师转岗当编辑的我自然格外投入。2005年,针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难的问题,学校决定邀请国内各学科的领军专家拍摄毕业论文指导的视频课,提出的目标是,要让电大的学生听到最好的老师上课。我被委任作出版社的项目负责人。

要请来名家并不容易。记得当时我给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发邮件邀请,陆老师一开始就是婉拒的:“来函奉读……尤无暇成文,乞鉴宥。”我发现我的汉语水平实在无法与大师对话,只好改用英语写邮件沟通。意外地,陆老师回邮件说我可以给他用英语写邮件,他会回复和指导我,后来还说我可以去复旦听他的课,才给了我再次邀请的机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几位校领导亲自沟通,教务处、教学系、电视台、出版社团队共同合作,“让成人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的想法打动了各位学科的名家,终于完成了十所名校十一位学科领军人物的论文指导课。上海邀请的是复旦的章培恒教授、陆谷孙教授,交大的陈玉珠院士,同济的郑时龄院士。93岁高龄的钱伟长院士题写了《学海引航》的书名。虽然专业积累非一日之功,但大师们在讲课中融入的治学理念与治学方法,却能为学生们的论文写作提供更高的站位。2006年,中央电大对上海电大教学质量评估为“优秀”。同年,《学海引航》获得全国优秀教育电视节目一等奖,

15年后回首,好几位大师已经逝去。在视频课中看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回想当年他们认真工作的情景,倍觉感动与珍惜!“学海茫茫,明师引航”,60年前,上海电视大学的建校第一课是请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上的。现在,我们也有了以鲍鹏山教授等人为代表的著名文化学者。开大人用自己的方式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帮助学习者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的理想。

10所名校11位名师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学海引航》

片段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欢迎这套丛书的及时出版”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传播全球远程教育研究的成果,2006年,学校启动《世界远程教育经典文丛》的编译与出版。在遍访国内外专家推荐书目基础上,邀请了四位国外著名专家担任编委: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约翰·丹尼尔教授,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迈克尔·穆尔教授,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校长、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前主席詹姆斯特·泰勒教授,爱尔兰远程教育研究与应用中心主任德斯蒙德·基根教授。还邀请了四位国内著名专家加盟作为编委并领衔翻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局前高等与远程教育计划专家王一兵先生,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家组成员、当时分任一北一南两个国内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的“两丁”——丁兴富教授、丁新教授,还有时任中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祝智庭教授。这是国内首套大型远程教育研究文丛的编译和出版,张德明校长领衔,发展研究部、外语系、两个出版社的同事通力合作。临近出版时,核心团队有半年多的时间,几乎是日日加班。有一个冬夜,雪下得很大,我和同事赵晓丽下班准备回家时已近凌晨。雪夜一片静谧,周围的房屋已没有灯光,只有路灯映射着屋顶和树枝上厚厚的白雪,大自然的夜晚笼罩着圣洁的光亮。我用树枝拨开汽车顶上堆积的雪,竟然忘记了疲劳,心里是一种微微的激动与自豪。那个雪夜的景象也深深烙入了脑海中。

2018年5月,《世界远程教育经典文丛》出版,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尼古拉斯·伯内特写来贺信,第一句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欢迎这套丛书的及时出版……”国外专著作者不仅放弃了自己的中文版税,还为中文版的出版写来热情洋溢的序言。荣获国际远程教育终身成就奖的奥托•彼得斯教授盛赞它是远程教育史乃至整个教育史上一件意义深远和值得纪念的大事,在其他国家尚无先例。《文丛》也获得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010年5月,学校又编辑和出版了《中国远程教育学者文丛》一套八册。2014年1月,完成了《中外终身学习研究文丛》一套八册。三套《文丛》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第一套大型学术丛书。

今年6月,全球抗击新冠病毒之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线与开放教育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趋势”研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召开,会上发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所联合上海开放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合作编写的《上海在线开放教育:COVID-19疫情流行期间的应急措施与创新实践》。报告的英文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发布。袁雯校长多次代表学校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中作主题报告,学校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各国同行的合作越来越广泛与深入。今日之上海开放大学,也时常在为世界提供中国上海的经验。看到种种学术交流活动的报导,总让我想起“登高望远”的古训,我们的开大总在带领我们努力更上一层楼,让自己拥有远眺开放教育未来的“千里目”。

与王一兵先生一同向《文丛》作者、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息通讯助理总干事阿卜杜拉·罕赠书

片段三:“你们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一百万元资助”

2009年,首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组织申报。出版社提交了《说戏》项目规划,计划与上海教育电视台合作,制作百集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系列电视讲课DVD光盘,采用中英文字幕。有一天,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新闻出版局的同志打电话来说:“你们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100万元资助。”我差点怀疑自己听错了。业界知名度不算高的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和项目负责人,真的就这么获得了100万的国家基金资助吗?我又在电话里确认了一遍,才相信自己听到的没错。

最初,电视台主要是王东雷和陈菁楠两位同志参与节目制作,出版社主要也是两个人,要把这个大项目完成,颇有点“蚍蜉撼树”的感觉。后来在翻译阶段,为了找到足够既有水平又能够接受费用标准的译者和审校者,几番周折,绞尽了脑汁。然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个项目持续了四年多,分管的张德明校长、王民副校长、王宏副校长大力支持,后来也有更多的同事投入其中。到作品完成时,涵盖了京剧、昆曲、评剧、秦腔、豫剧、川剧、黄梅戏、越剧、沪剧、粤剧、歌仔戏多种戏种,制作成120集系列视频课。这样大规模的跨媒体双语字幕戏曲教育音像节目,至今仍是罕见的。作品在第六届海峡两岸文化博览会上发布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厦门卫视、厦门日报等媒体进行了报导。2014年3月,《说戏》终于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华东师范大学的周斌教授带着全套12册作品到纽约,赠送给了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先生。作品通过上海学习网、上海社区教育等网络发布,并推广到外地,为普及中华传统戏剧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想,这也算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一次验证了。

12册120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说戏》

2014年3月,学校新一轮干部聘任,我轮岗到管理部门。2019年9月聘任时,我轮岗到了学院。开大为教职工搭建了多维的事业平台,让当年一个普通高校的教师有机会跟随优秀的领导和前辈,在教育服务部门的重大项目中搏击风浪,在教育管理部门感悟行稳致远,再回到教育实践部门落实学校部署,继续为师生服务。在每一个阶段,在许多领导、前辈和同事身上,我看到了眼界、胸襟、智慧、担当和善良,并为之感慨和感激。开大的故事,让我知道什么是“知难而上”和“追求卓越”,这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栉风沐雨一甲子,上海开放大学将在终身学习的大海中继续逐浪前行。而我和我的同伴们也将一路相随,一起驶向心中的彼岸。

作者: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林晓英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