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与非学历教育部党员及民盟盟员教职工一同观看电影《望道》

时间:2023-04-07浏览:99

近期,反映百年前进步青年追求信仰之道的电影《望道》上映。人文学院联合非学历教育部组织观影活动。人文学院共产党员、民盟盟员与非学历教育部党员教职工参加此次活动。

图片

集中观影前,人文学院党总支为大家提供了陈望道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电影《望道》相关简介材料,供大家提前学习,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所反映的历史时代背景。

图片


图片

电影按照新文化运动、四一二事件、抗战时期内迁重庆以及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讲述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有志青年不忘初心、追寻真理、坚守大道的感人故事。他们秉承赤子之心,为国效力,为民奉献,在艰难曲折中追寻真理,在国家危难之中挺身而出,振臂疾呼,致力于探索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受到后世的崇敬与缅怀。

在电影中,大家还看到了百年前优秀教育家和学者的感人形象。提出“五育并举”思想的经亨颐先生,践行“好学力行”的陈望道先生,他们树立了立德为先、严谨治学、爱才惜才的教育家风范,不仅深深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界,至今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传承与践行的榜样。

影片中的感人画面和震撼场景让大家深受触动,革命先行者的坚定信仰和革命热情深深激励了大家。观影后,大家进一步查阅和学习历史资料,讨论电影所反映的革命历史和陈望道先生等人的生平事迹,交流观影体会。

图片

图片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担当是我们应当赓续的基因和持续前行的力量。大家表示,要学思践悟,立足岗位,努力践行好自身在开放教育事业中的使命职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影体会选编


电影《望道》以《共产党宣言》中文翻译第一人陈望道先生为核心,展现了陈先生笃定恒心、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并全景式展现了望道先生及其同时代仁人志士一生寻找并坚持真理的征程。

我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陈先生纪念馆时也讲过这个故事:陈望道先生在其家乡浙江义乌的家里,为翻译《共产党宣言》而废寝忘食,误把墨汁当糖蘸着粽子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感人佳话,广为后人知晓。

这次观看影片《望道》,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自我革命的政治品质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传承“望道”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争分夺秒干事创业。

 ——孙传远 人文学院艺术系、文学与教育系党支部书记、教授

该部电影以民盟先贤陈望道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同时讲述了包括陈独秀、戴季陶、施存统等多个同时期历史人物的人生故事。陈望道、陈独秀和施存统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都是中共早期组织中的党员。陈望道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者,于1920年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这个历史重任,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他个人的主动选择。中译本的面世是中国革命史的标志性事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思想和理论准备。陈独秀是中共早期领导人,影片中他与陈望道的交往,及其失败的感想,反映其忠于信仰,不屈服于失败的顽强个性。施存统也是中共在上海早期发起人、民建主要发起人。他们为追随马克思主义信仰,追寻真理,而抛洒青春和热血。与此相对应的,影片也涉及到戴季陶,此人参与过中国共产党的筹建,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党纲》,是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其后,却成了国民党反共理论家,参与四一二政变。望道,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群人的经历,是生动而真实的实践,更是对信仰的执著坚守,所以才有建党百年的辉煌与荣光。

——张轶斌 民盟上海开放大学总支副主委、人文学院党员、副教授

《望道》以生动的电影语言,艺术地呈现了陈望道先生坚守信仰、追求真理的感人故事。通过影片,我也了解到《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如何翻译、出版和传播,如何影响了陈望道、陈独秀等一大批革命先驱者,如何带给中国希望与未来。看似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共产党宣言》如同信仰之光,为当时黑暗的中国指明前进的方向,也为无数共产党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要向陈望道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共产主义”大道。作为一名译者,陈望道先生也展现了深厚的翻译功底和翻译素养,以及极为严谨的翻译态度。翻译《共产党宣言》中Bourgeois和Proletarians两个词时,他反复推敲琢磨,找到灵感后方才落笔。陈望道先生对待工作的认真专注,敢于创新,都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宋颉 人文学院党员、副教授

看《望道》,走进望道等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世界,感悟他们不忘初心、无畏困难的品质。作为开放大学老师,也要传承望道精神,坚定信仰,在追求真理的大道上永不停歇。

 ——董丽敏 人文学院民盟盟员、

副教授

电影《望道》围绕《共产党宣言》中文翻译第一人陈望道先生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一百多年前以陈望道先生为代表的一群热血青年追求真理、仰望大道的故事。影片从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开篇,详细讲述了他不屈不挠、信仰坚定的人生经历,同时还刻画了一群理想坚定、敢于奋斗的青年革命者群像。观影过程中,我被陈望道他们追求信仰与真理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为了打破黑暗、追求光明,他们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有的人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抚今追昔,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付出,珍惜当下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傅传凤 人文学院党员

电影《望道》,再现了百年前陈望道先生首译《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过程,多线交织叙事,讲述了一代历史青年热血追求真理之故事,陈望道先生的一生也正如片中在筹备新闻馆时所说:“希望为年轻人创作更多学以致用的条件,让他们成为真相的报道者,真理的捍卫者,黑暗的追光者”。陈望道先生不仅热爱学生,时刻心系国家未来,他也一直将自己的信仰付诸于实践,为理想和事业奋斗终身。如今再读《共产党宣言》,每一句都震撼警醒,宣言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我们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是历史上千百万革命烈士的牺牲换来的,是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看到了未来和希望,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此,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坚信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将指引我们走向更光明美好的未来!

——李珍 人文学院党员 

本周在人文学院党总支的组织下,我们去观看了电影《望道》,电影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陈望道先生光辉的革命精神与坚实的信仰。电影围绕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一历史故事,以小见大,刻画了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革命精神的优秀青年人物,在百年前为了理想信念而无私奉献,做出了坚毅的选择。陈望道不仅仅是一个人,而且代表了一批以共产主义信仰为支柱的“望道者们”。追忆革命者与英雄先烈,我们应时刻缅怀先辈们的伟大贡献与奉献精神,牢记历史,不辱使命。做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价值,努力奉献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张頔  人文学院党员

《望道》以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为线索,告诉我们百年前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正青春,胸怀满满的家国情怀,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通过电影《望道》让我们明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要走,唯有热爱和信仰不可辜负;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学会独立思考,坚持真理,为了理想坚毅不拔。

——陆晓春 非学历教育部党员

通过观看《望道》这部影片,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人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力量,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始终是我们不变的魂。身为新时代的我,更应该做到心中有信仰,这样脚下才有力量,这样才能坚守初心和使命。今后,我一定以党章为镜、以党章为标尺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入党初心。

——田君 非学历教育部党员

望道既是陈望道先生的名字,也是电影《望道》的中心思想。陈望道先生通过改名来表达自己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展望新的革命道路的志向,视道为生命,要望、要守、要发展这条道。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心中认定了革命的道路,就义无反顾全身心地翻译《共产党宣言》。因为望道先生明白《共产党宣言》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图腾,有了他就能给虚弱的中国注入新的能量,给民众带来前行的方向。之后即便遭遇好友的离去、反动派的威胁与迫害,陈望道先生始终坚守心中的道,不低头不屈服,战斗在一线,始终与我党站在同一战线,奋勇寻找中华崛起的道路。我们做为新时代的党员,更要学习望道先生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谨记入党誓词,永远保持追寻真理之道的信念,始终坚信在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一定会迎来伟大复兴。

——王嵩松 非学历教育部党员

由众多老戏骨们实力演绎的电影《望道》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为核心,带我们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而又血雨腥风的年代。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了在极短的时间内用白话文翻译出《共产党宣言》,做到既不曲解原意,又浅显易懂,望道先生废寝忘食,虽已有深厚的翻译功底,但他仍在用词上反复推敲琢磨、精益求精。译本的广泛传播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到了催化作用,大批中国青年在译本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以望道先生为代表的先辈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情怀深深感动了我。我们也要学思践悟,努力践行作为一名教育者的使命职责,不断提升工作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谈松英 人文学院党员

本周二在党总支的组织下,我观看了红色电影《望道》。电影用艺术形式阐述历史故事,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体现出了陈望道先生在年轻时的不屈不挠,中年时为了理想坚毅不拔、坚持信仰,与妻子相濡以沫、互敬互爱,不忘初心的一生。电影中再现了陈望道从日本归来接下翻译《共产党宣言》任务时废寝忘食,蘸着墨汁吃粽子,最终顺利完成翻译任务的传奇故事。我们也应学习陈望道先生肩负责任、不负使命的精神,坚持真理,望道而行。

——张质瑶 人文学院党员

电影 《望道》 以陈望道先生的生平为主线,串联起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如《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出版和传播;《新青年》杂志从逐渐扩大社会影响力到其最终被迫停刊、“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抗日战争”等,向我们缓缓铺开了一副中国人民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如何不屈不挠抗争最终取得胜利并迎来新中国的历史画卷。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部分。一是陈望道先生在答应翻译《共产党宣言》后,对字词句仔细考究到废寝忘食,吃粽子时去蘸墨水品尝“真理之甜”,从中我体会到陈望道先生作为学者的治学严谨和博学多才。将英文翻译为中文是容易的事,但如何做到意思精准,语境合适,且能被大众理解却很难,所以当看到陈望道先生写下“无产者”和“有产者”时,我由衷地被震撼到。在那时,《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给摸索中的中国带来了理论之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星火。另一个触动我的部分是陈望道先生护着学生们躲避炮火坚持上课,和带领学生们不畏威胁坚持追求新闻的真相,我感受到了陈望道先生身为教育者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热爱。陈望道先生始终坚持潜心育人,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我们更要坚持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电影中的“青年”们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但始终有无数的青年前仆后继地站出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融合在一起,跟随党前进的步伐,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为建设新中国奉献自己。而如今,身为青年教师的我,更要持续磨练自己,提升个人对学生的支持和服务能力,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张丁曼 人文学院党员


返回原图
/